名将是仪,为何改名?他如何点燃东吴的发展之火?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一位名将,是仪。他的名字曾经被嘲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低头。他选择了改名,以示超脱,继续他的仕途。在东吴,他以忠诚和才智著称,他对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是仪字子羽,出生于北海郡营陵县。早年在郡里任职时,被郡相孔融嘲笑说氏这个字是民无上的意思。这让年轻的是仪感到不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在后来的岁月中,他将自己的名字从“氏”改为“是”,这是他的一种自我超越,也是一种对自己命运的重新定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仪投靠了刘繇,并避乱到了江东。在那里,他遇到了孙策,这个即将成为三国鼎立之一的人物。建安元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最终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但这次失败并没有阻止是仪追随孙策,最终成为他的重要助手。
在建安五年的春天,孙策遇刺身亡,由其弟孙权继承了江东地区。当时曹操表举孙权为讨虏将军,将会稽太守之职赐予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儀受到了重用,被授予骑都尉之职,负责机要事务。他参与了许多战役和政治决策,对于促进南方各势力之间的稳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当关羽率领部队攻打荆州北部樊城时,是儀作为忠义校尉,与其他大臣一起讨伐关羽。这场战争对于两国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对于未来几十年的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之后的一系列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是儀依然保持着清廉奉公,不仅未被诬陷,还有时候因为坚持原则受到赞誉。
此外,在黄龙元年四月丙申日,当孙权登基为帝建立吴国的时候,是儀也得到了加封,都乡侯,并担任侍中、中执法等高级官职。他管理朝廷事务,同时也是处理诉讼案件的人选。在蜀汉丞相诸葛亮逝世后,由於兩國修復聯盟關係需要的是儀出使蜀漢,這次出使任务成功完成後,他回归東吳後被任命為尚书仆射,为尚书令副手处理政事。
最后,在长子孙登逝世后,由於储君问题引发矛盾的是儀上書提議分明宮室序列,使得太子的待遇與鲁王相同,从而平息了一段时间内朝中的纷争。此外,因为典校郎吕壹经常检举朝中官员,有人告发多次有人犯罪唯独只有是仪没有被告发,以及最後刁嘉因诬告事件得到清白证明他的清廉品质,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总结来看,是仪是一个品格高洁、才华横溢、忠诚可贵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的角色虽然有限,但我们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看到他对于东吴国家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无论是在战略决策还是政治治理方面,都给予了人们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