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文帝杨坚似乎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人们普遍认为他选错了继任者,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衰败和短暂存在。但事实上,杨坚留下的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人往昔贬低杨坚的才能和作用,如李世民讽刺他“心不明”,“欺孤儿寡妇以夺天下”。虞世南则批评他的外戚专权政策,而房玄龄更直言:“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然而,这些负面评价掩盖了一个事实:后来的唐朝借鉴并发展了许多隋文帝所建立或推行的制度。
西方学者对于杨坚持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中盛赞他的成就。而2001年,《卫报》评选全球最伟大的100位历史人物时,杨坚名列前茅。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在一个分裂多年的时代里,杨坚结束了一系列纷争,将国家统一于一体。他平定江南、安抚岭南,为南北两大文化区域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人文联系。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被看作是第二个秦始皇,从而实现了一次政治上的巨大转变。
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隋文帝也有着开创性的贡献。他废除了复杂繁琐的六官制恢复汉魏体制,并确立三省六部系统,这一体系至今仍然为后世各代王朝所沿用。通过精简机构减少冗余,加快政府运转效率,同时提高地方管理层级简化,使得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再者,对教育领域来说,开皇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首创科举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历经130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人才选拔方式,它直接影响到了欧洲及其他国家关于官员选拔的问题。
最后,在法律改革方面,尽管有过残酷法律,但在《开皇律》的修订中,也显示出一种向法治社会迈进的一步,其对后来的刑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这些因素,让西方学者将其视为一个值得称颂的人物,不仅如此,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政治智慧和行政能力,以及对后来时代持续影响力的积极态度。因此,无论如何评价,都应认识到这位曾经被贬低的地主之臣,其实际成就及其对于世界未来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