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帝简介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0年—1328年),元朝第7代皇帝,蒙古帝国第11代大汗(1328年在位)。他是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1324年获册封为皇太子,随后在泰定帝去世后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大都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对抗。展开了两都之战,但最终上都一方战败,他被杀。无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
人物生平
阿速吉八出身于蒙古贵族家庭,是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的长子。在父亲去世前,他曾被册封为皇太子,并接受了教育和训练,以准备继承王位。他的父亲还特意让翻译家将《帝范》翻译成蒙古文,更名《皇图大训》,以便他能够学习并掌握治国理念。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初十日,泰定帝病逝,丞相倒剌沙专权自用,但迟迟未能立即确立新的君主。至同月底,知枢密院事钦察人燕帖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将自己的支持者拥立为新君,即图帖睦尔。这标志着“两都之战”的开始。当月末,上都方面也迎来了一个转折点:9岁的阿速吉八,被拥立为新任皇帝,由倒剌沙擁戴,而改称其统治时期的名字——“天顺”。
随着时间推移,这场内战变得愈发激烈。大都是由燕帖木儿率领军队抵抗上都势力,最终,大都会取得优势。此刻,大都会士兵包围了上都不成功投降的大臣们,他们中的首领倒剌沙很快遭到了处决。
关于阿速吉八命运的具体细节,在汉语史料中缺乏详尽记载。而一些源自其他民族语言写下的历史文献,如《黄金史》、《恒河之流》等,则提到他是在这场战争中遇害。但藏语文献《红史》的记述则指出,他是齐王月鲁帖木儿所杀。
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评价天顺帝,都充满争议。清朝学者曾廉在其著作《元书》中评论道:“曾子以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这样的品质才配得上‘君子’这个称呼。”但同时,也有批评声浪指出,如果当年的汉武帝始终保持独立,不依赖于霍光或金日磾,而是倚重像桑弘羊这样的近侍,那么孝昭就不会那么容易地南面而安然无恙。而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人物辅佐自己,这一点成了许多先辈所共鸣的话题。
关于天顺的一些主要资料来源包括清朝官修正史如《新元史·文宗本纪》,以及晚清至民初时期的一些著作,如毕沅撰写的《续资治通鉴》,邵远平撰写的《元史类编》,魏源撰写的《元史新编》,以及屠寄撰写的是晚清至民初时期出版的小说集——《蒙兀儿史记》等。此外,还有清朝学者的其他作品,如曾廉撰写的是明末及清初时期著作—— 《旧唐书校勘补遗序言》(其中包含对天順事件相关記載的一些考证)。
家庭成员
父亲:泰定帝也孙铁木兒
母亲:八不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