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神话在中国社会中广为传唱,据说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文人徐整的《三五历记》中。另外,《五运历年记》也记录了盘古创造万物的情形。这些史料被后来的教材引用。此外,吕思勉先生曾提到:“虽然盘古创世的神话没有在先秦文献中出现,但正如他所说:‘今天下大多数人都知道有盘古氏’,‘因为他的故事非常旧,所以流传得非常广泛’。”因此,可以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以及我们的祖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这一神话故事虽然晚些才被记录下来,但其内容产生应该是在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口耳相传的结果。
本土观点认为,公元一世纪时,在河南和山东地区就已经有人知晓盘古,而一些证据表明,一些神像可能存在于新莽时期,从而推翻了“盘古来源于印度”的说法。王晖先生最近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他认为盘古是上 古中国土地神“亳”的音变,并且否定了另一种说法,即盘古作为创世主神的地位是最晚出现并被后来者积薪式地列入历史中的。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寻找盘古神话根源以及重新将其纳入史学考察范围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关于盘 古来源的问题,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本土说的”另一种是“外来说”。持“本土说的”的人们通常会从两个角度进行论证。第一,他们会将“盤瓠”与盤 古联系起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盤瓠”最初并不是开天辟地、创生万物的大人物,而是一位巨人;第二,他们会使用近现代甚至当代收集到的民族学和民俗学材料来探讨过去的情况,这样的方法面临着更多挑战。而持 “外来说”的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回答,没有提供太多具体信息。
至于双方使用基本史料对史料来源追查不深,使原本有限的史料定年不清、意涵发掘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对盘 古神话传承历程正确理解。在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基于不同理论框架,对同一问题解释差异很大的现象。
对于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最早掌管开天辟地的是东皇太一与女娲。在东汉末叶,因为原来的最高创建之主太一的地位逐渐降低,为一个新的开辟大神提供了解放空间。但即便如此,当中国接受外来思想的时候,他们总是采取选择性的汲纳策略。在汉末唐宋间接受吠陀经典中的巨人尸体化生的观念之后,也没有放弃他们自己的气化宇宙论。而另一方面也有声音提出,在20世纪初,被称为自西方科学家戳穿的一个名为"自从盤廣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的 神話,其实可能并不反映宋明之前人们普遍认同的事实。
最后,还有声音指出,对於吕思勉先生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常常被误解。他在《盤廣考》中提到:“今世俗无不知有盤廣氏者”,但实际上,他并不认为這種說法發生在遠舊時期,而是在佛教東傳後形成的一種混雜現象。他認為,這個說法應該發生在秦漢以後,並且與來自印度的一些傳說相混合,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是否真正反映中國遠昔傳統仍需進一步研究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