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他的一生功勋显著,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五朝,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在他的主持下,对京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整顿军队纪律和提高战斗力。

在边疆事务方面,他曾多次出使边疆地区,对抗外患,并提出了许多有效措施,如整饬蓟门至辽东边备,对抗蒙古族叛乱等。此外,他还参与了哈密之战,将土鲁番部逐出哈密,是一项重大的军事胜利。

然而,在官场上,他也遭遇了许多挑战。他曾被汪直等权势熙熙攘攘的人物陷害,被迫下狱,但最终因汪直失宠而复官。在其晚年的岁月里,他继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尽忠,其声望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也面临着考察和推举的问题,最终求归于民。

尽管如此,马文升的一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的经历,还有深刻的教训。他的一些言论和行为显示出他对政治清廉和公正用人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作为一个问句,“为什么朱瞻基英年早逝”则引发人们对历史人物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深思熟虑。这是一个永恒且充满迷惑的问题,也许只有历史能给予我们一些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从马文升这类人物身上吸取到宝贵的情感智慧与精神力量,用以指导我们今天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