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善终,子孙袭封
1.1、魏国公徐达
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安然去世,享年54岁,其死因并非“烧鹅致死”,而是因为长期奔波于南京与北平之间备边。朱元璋没有将其视为威胁,因此追封中山王,并赐葬钟山之阴。其子徐辉祖继承了魏国公一爵,并在燕王朱棣的靖难战争中忠于建文帝,一直到南京城破才停止战斗。在永乐五年(1407年),徐辉祖去世,但他的家族一直保留着魏国公一爵至明朝灭亡。
1.2、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去世,他的战功和外甥关系使他被尊重,而不是遭遇不测。他被追封岐阳王,并由皇帝亲自写祭文。这位曹国公家族历经几代,如同家谱上的影子,与老朱家共存亡。
1.3、西平侯沐英
沐英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六月去世,被特旨追封黔宁王。他的遗体被运回南京安葬,这表明他深受信任。此后沐晟以军中的表现进封黔国公,沐家与老朱家的关系如同两不相负。
1.4、江阴侯吴良
吴良于洪武十四年的十一月离开人间,被追封江国公。他的一生未曾卷入大案,也未受到牵连。然而,在靖难战争中,他虽有功,但最终因言官之讽刺而失宠,最终免职为民。
1.5、安陆侯吴复
吴复在云南逝世后,被誉为黔宁王,其子吴杰继承了安陆侯一职。在白沟河大战失败后,建文帝夺去了他的爵位,但登基后的朱棣却拒绝了他的袭爵请求,只是在弘治末年的孝宗时期才恢复给予他们千户之位。
2、本人熬到朱元璋去世
2.1、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虽然活过了洪武朝,但没有参与任何大的权力斗争之一,因为他是少数没有拉帮结派的功臣,同时也因为他镇守长兴十余载,使得张士诚无法进一步扩展势力。
当真定之战爆发时,他带领军队前线作战,最终身死报效国家。而他的女儿嫁给太子的岳父,可见其安全性质。
此外,由于靖难战争结束之后,大量功臣家族失去了荣耀,只有耿炳氏及其他极少数能幸存下来继续保持着旧日荣耀。不过,他们所拥有的官衔和名望都远不如过去再多。
2.2、武定侯郭英
郭英作为老乡及贴身护卫,是极度信任的人物。但是在靖难战争期间,他与抗敌的结果导致反目成仇,最终返回家居,不久便辞世。此后的二十余载内,该爵位空缺直至仁宗即位时才重新恢复归还给郭氏家族成员的一个分支,即贵妃所斡旋下令恢复该爵号,以示对此等古旧传统礼仪的一种尊重和怀念,对这类历史人物及其家庭进行了一次温暖且慷慨的心意表彰,为他们提供一个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基础上升提升的手段支持来帮助他们能够稳步向前发展下去,从而尽可能地维持住一种正常生活状态,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也能依靠自己根植在地的地缘政治背景稳固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财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