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的酒作坊中,邓子均以其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对技术工人的重视,赢得了评价最高的十部历史剧中的位置。他的“利川永”开办后,他不仅雇佣了许多技术高超的工人,而且还特别尊敬并关心总技师赵铭盛,将自己所积累的烤酒技术传授给他,并且获得了赵范先(当时宜宾十家大曲酒作坊中最著名的一个)的一手指导。在赵烤师的大力支持下,邓子均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烤酒技能,使得生产出的曲酒质量显著提高,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成功的加持,邓子均开始尝试制作杂粮酒。他利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荞子等多种粮食进行实验,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调整配方。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完善,最终在1925年确定了优选五种粮食——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和荞子的酿造方法,这一品种成为了香味醇厚、高质量的佳酿。

然而,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事频繁,邓子均将“利川永”的业务转让给同业钟焕然经营,而自己则迁往南溪。这意味着“五粮液”的生产暂时中断。但是,当新中国成立后,“五 粒 液”被重新恢复生产,并且由于邓子的指导和建议,其品质又一次达到了新的高度,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至此,“五 粒 液”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品牌,其传奇故事也成为了历史剧中的经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