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临安的瓦舍数量据史籍记载共有24座,其中包括“独勾栏瓦市”,每个勾栏可容纳上千人,演出从早至晚、春至冬不休止。这些瓦舍不仅是民间艺术的盛世,也是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西湖老人繁胜录》中提到北瓦大,有13个勾栏,而《东京梦华录》则描述汴京中的巨型勾栏,可容纳数千人。每个勾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观众席位,每年观众总数可达700万到2000万人次。

尽管南宋的实物遗存已无存,但通过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我们仍能窥见当时勾栏的结构与风貌。在文献中,如《都城纪胜》、《东京梦华录》等作品,记录了勾栏内部舞台布局、观众席位以及演出流程。根据这些资料,我们知道整个勾栏剧场采用木结构,全封闭式设计,只有一处门口供观众进出;内设有戏台和戏房,以及神楼、腰棚等不同的观众区划;还存在金交椅、青龙头等不同级别座位,并且舞台旁边设有乐床作为乐队演奏之地。

除了文字记载外,还有一些考古发掘中的雕塑和壁画提供了参考信息,这些资料虽然不是直接描绘勾栏,但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线索。此外,从莫高窟112窟及霍山明应王殿壁画杂剧作场图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如何将神灵置于文化活动之中,从而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重视程度。

因此,南宋临安的瓦舍,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反映当代社会经济状况与思想学术高度发展的一面镜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象,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