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在至元二十一年年末与卢世荣相见,那是桑哥推荐的卢世荣,据说他很富有财聚术。卢世荣自称能救钞法、增课税,上下都对汗国有益。他声称上可裕国,下可不损员。忽必烈听后极为兴奋,他急需这样的理财奇才。他认为并非国之不富,而只是缺乏能使百姓丰衣足食、使国家富裕的理财之人。

现在,卢世荣这颗新星终于闪耀光芒,但不知怎的,又与阿合马的余党搅和在一起,这让忽必烈很烦恼。忽必烈对卢世荣的信任甚至达到言听计从的地步,卢世荣奏请措施规划,有时忽必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知从何安排。

卢世荣说:“天下能规运钱财者,皆在阿合马之门,现在籍录以为污滥,此岂可尽废?臣欲择其通才可用者,但惧有言互用有罪之人。”忽必烈不假思索回道:“何必言此,可用者用之。”于是,一批阿合马党人重新被起用。卢世荣宣传自己若理财,可以使国库成倍增长,又不扰民。

其实他的方法无外乎整治钞法,加强各领域官营敛括,同时,他还推行减免赋役、惠民生计等政策。但这些建议书,其实是空谈,他真的是一个怀抱既不扰民又能富国幻想的人。这一套幻想迟早会碰到现实的崖壁之上。

忽必烈总想让卢世荣给自己带来丰收与寓裕,本已是双重空谈。而卢世荣在幻想中叉添增了小人得志的通病:肆无忌惮,便更令人难以容忍,并由同情而达到难于理解的愤怒。随着时间流逝,尽管他的权势日渐扩大,但也逐渐遭遇到了困境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立场可能并不稳固,而那些曾经支持过他的力量也可能转向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