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之死,至今仍是历史谜团。据记载,在976年11月15日清晨,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但他的死因和临终情况均未有详细记载。官方史书仅简单地记录了“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但这并未解开死亡真相的迷雾。

关于赵匡胤去世前夜与弟弟赵光义饮酒一事,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说法来自北宋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他提到在酒后,有人听到屋内打斗声及斧子戳地的声音,而第二天便有人发现皇帝驾崩。这被称为“烛影斧声”的传说,让人们怀疑可能存在谋杀行为。

另一种版本出自《资治通鉴》,其中提到赵光义在知道皇上驾崩后,便迅速入宫继位,这让人质疑是否有预谋。此外,《资治通鉴》还指出,即使是官家(即皇帝亲信)也会武装夺权,因此即便不是直接毒杀,也可能涉及权力斗争或暗杀。

然而,对于这些传言,我们不能不考虑其缺乏证据和时间距离的长远影响。文莹和尚所述的情节显然带有一定的戏剧性,而《资治通鉴》的记载则更偏向于政治分析。

此外,还有一个名为“金匮之盟”的故事,它讲述了当时病重的杜太后对赵匡胤提出的一项承诺:如果能将江山传给自己的兄弟,那么他们的子孙能够避免幼主易主而遭受权臣篡夺的情况。在这个盟约中,杜太后要求赵匡胤承诺将来的继承人要从他的弟弟开始,然后再由那个人的儿子来继承,以确保江山稳固。但是,当宋太祖去世时,他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诏来明确指定继承者,这引发了一系列权力的争夺,最终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登基成为新一任皇帝。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所谓的“金匮之盟”直到多年之后才被提出来,并且它背后的动机、真实性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这个盟约可能是一种君臣之间达成的一种秘密协议,用以巩固彼此的地位。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只是一个用来合理化新君统治手段的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无法确定真正原因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充满神秘色彩的一晚里,一位伟大的领袖悄无声息地离去了,而随着时间推移,其遗产也经历了无数变迁。在追寻历史真相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猜测与揣摩,但正如那些古老传说的般,无论答案如何,都令人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