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字仲达,是大梁人,在汉时被封为常山王。他年轻时曾是魏国公毋忌的座上常客。秦灭魏后,张耳逃到外黄县任县令,与刘邦相处了几个月。当秦军来到大梁时,张耳和朋友陈余一起逃亡。在秦朝末期,他与陈余投奔了起义军,被任命为左右校尉。秦二世元年八月,张耳随义军将领武臣进入邯郸,那时候陈胜已经在陈地称王。于是张耳和陈余劝说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
不久,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鲁骚被部将李良杀死,而张耳因其多听力而及时避免了劫难。他招集未叛的士卒并与幕僚商议,将原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并迁至信都。但当章邯率领秦军占据邯郸时,张耳与赵王歇被围困在钜鹿城内。而此时的陈余北收了一些人马屯驻于钜鹿之北,但他没有派兵解救他们。当项羽率领援兵解除了钜鹿之围后,十二月间,張Ear约见陳余责备他的失误,但後來發生矛盾並成為敵對關係。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刘邦灭掉了 秦朝。此時項羽軍破幽谷關進屯新丰、鸿门,並尊楚怀王為義帝。劉邦則與項羽會面險遭殺害。在這場會面中,他們分別封侯,其中也包括張Ear,因他曾支持過抗擊秦朝的戰役,所以被封為常山君。这是張Ear成为常山君的时候开始。
然而,此举激怒了陳余,他认为自己与張Ear功劳相当,却只能做候选人,对於這種不平等感到愤怒。当齐国田荣反叛楚國時,有一位名叫夏说的門下客向田荣推荐說:“项羽執掌天下不平,请借给我兵,我可以帮助你。”最終使得田荣决定给予陳余三县之兵去攻击常山君 张Ear。漢高帝三年(前205年)時候,由於戰敗而敗走,最终投靠汉高帝刘邦,並且受到厚待。不久之后,即汉高帝四年(前204年),韩信建议以战功授予張Ear成为新的赵国主宰,这个提议得到汉高皇帝的批准,从此張Ear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常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