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复国复家之志,辅刘邦开启汉朝新篇章
(?—前186)简介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传为汉初城父(《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楚汉战争期间,他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并主张追击项羽,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他封留侯。他曾对刘邦提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的策略,也是他功绩的一部分。这段历史记载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生平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臣张良,并非体魁雄伟、英气非凡的人物,而是貌若妇人的文弱书生。他身居乱世,却胸怀国家的存亡与个人命运的悲愤。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神秘人物黄石公,这位高士送给了他一本《太公兵法》,预言十年内天下大乱时可用以兴邦立国。
青年时代的张良怀着报仇雪恨的心思,不顾弟弟丧葬事宜,全力图谋反秦。在一次刺杀失败后,被迫隐匿身份,但这段经历并未使他放弃理想。一日,在沂水圯桥上,与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相遇,这个老翁正是黄石公。在多次误会和试炼之后,只有真正谦虚守信的人才能得到他的认可和帮助。
随后的几年里,由于自身实力不足而转投景驹,但最终决定跟从刘邦,此举展现了他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当时期混沌无序的时候,有如同智者指引迷途一般,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合作,从此深受 刘邦器重及信赖。这段经历也标志着他将自己的才华完全发挥出来,以致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大局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