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日本陆军悄然在中国东北边境上释放了许多装有炸弹的小型气球,以利用风力将它们送往苏联腹地。这种偷袭策略对远距离区域造成了影响。在1943年,日本进一步利用此方法攻击美国本土,这标志着“飞象行动”的全面展开。

为了使这些气球穿越太平洋到达美国大陆,它们必须具备庞大的容积和抗耐力,以及精确的气象数据,以确认是否存在西风推动路径。在技术研究所与中央气象部门的合作下,日本制造出巨型气球炸弹,每个高10米、直径5米,用辣椒根强化的糯米纸制成。这类似于冬季风为推动力的装置,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期间发挥作用。为了制作这些巨大的氢气球炸弹,日本占用了东京都内的大建筑物,并动员裱糊匠、女学生、女工以及妓女参与工作。

多百万人参与制作,大批巨型氢气球炸弹随后被释放。一旦达到海平面高度,它们能够产生300公斤升力,可升至10558.4米高度,由喷射空气推动以120英里时速向东飞行,再过48小时便可抵达华盛顿、俄勒冈或蒙大拿州。

1944年9月25日,大本营命令组建施放特种联队,由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直接指挥。10月25日,他下达了攻击命令,从1944年的11月初到1945年3月为止。此后,一系列攻击开始,其中包括投掷15千克炸弹7500个和5千克燃烧弹30000个,以及12千克燃烧弹7500个。共计1.5万颗气球被释放,其中一部分在火山爆发中失效,但其他部分成功抵达美国领土。

这项特殊行动由日本称作“富号试验”,并要求所有相关信息保持秘密。此外,他们规定所有行动都应进行在黎明、黄昏或夜间时间进行,以避免注意。

据日本资料显示,从1944年11月1日起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共计投放了16000多颗 气球炸弹。而美国档案也证实,当时很多这样的爆破物品已经触及到他们太平洋沿岸地区引起森林火灾,对人畜造成伤害。由于担心这一战术可能导致国内外恐慌,并且可能是更广泛的“飞象行动”的一部分,因此美国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关于此事的消息传播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