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卓,字茂世,新蔡鮦阳人。父谌,中书郎。卓少希放达,为胡毋辅之所知。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及过江,为温峤平南长史卒官。

少年时豁达豪放,有才华,被尚收郎胡母辅之推荐为吏部郎。在当时的朝政混乱中,他扮成一个不问政事,不爱权势,只想饮酒自乐的人,与胡母辅之、攸放、攸孚、谢鲲、羊曼、光逸、桓彝结为好友,被称作“八达”。

他曾夜间醉后盗邻人之酒被缚于酒瓮边,当主人清晨醒来看到是毕吏部,大惊解缚谢罪,而他却大笑:“让我闻一夜的酒香,让我多谢了。”并让主人打酒再与他喝,大醉而归。他曾说:“得数百斛船中的四季佳酿,把它们放在两端,一手拿着杯子,一手拿着螃蟹钳,在水上摇摆,就足以终身了。”

齐白石有《毕卓盗酒》画作,并题诗:“宰相归田,无钱囊中;宁可做小偷,不愿意亏廉。”他的墓在安徽临泉县鲖城镇附近,是一座宏伟威严的墓葬,全用青砖结构,上刻有鸟花纹。在1958年,当地群众掘墓取砖时,还发现了大量五铢铜钱和洒壶、一只洒壶以及“吉士夫人”的砖刻。

尽管如此,他还是追随温峤将军成为平南长史,在此期间做出了许多有益的事,最终去世。但他的名字和故事,却永远留在历史的篇章里,以一种传奇般的存在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