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曾宗彦(1850-1912),字成焘,又字君玉,号幼沧,福建福州人。曾祖父曾晖春、祖父曾元卿、父曾兆鳌,是清代福州所仅见的四代直系进士。他在北京出生,但很早就回到福州生活。他的母亲王如瑛是语言学家王念孙的曾孙女,也是语言学家王引之的长孙女。

少年时期的曾宗彦丧母,他考取秀才后,在光绪九年中举人,次年成为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他任编修,并在厦门和台北等地讲席,其诗作《金门岛吊郑延平》和《台北夏日》等作品流传至今。

作为维新派成员之一,曾宗彦支持戊戌变法,对外国军事制度有深入研究,他主张精练陆军,以新法来操练。在百日维新的期间,他上奏建议改习洋操,并且详细说明了实施计划,这个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最终导致了对东三省陆军改习洋操的大规模改革。

此外,曾宗彦还提出了振兴农工二务以及设立矿务学堂等多项改革建议,都得到光绪皇帝采纳,为百日变法提供了重要支撑。尽管“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曾宗彦的一生与其改革思想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