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犨,妫姓的窦氏,以字鸣犊或称鸣铎。生活在春秋末期,担任晋国大夫。在当时,他的封地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古城村一带,这片区域曾是狼孟和阳曲县的一部分。《阳曲县志·古迹》记载:“古城,在县西北七里,是春秋时期晋大夫窦鸣铎的食邑。”因此,历代文献都将窦犨视为阳曲地区的人物。

据传说,窦氏源自夏朝少康之后,与妫姓有所关联。当时先祖因遭难,被迫从洞中逃生,因此以“窦”作为其家族名称,并流传至后世。作为晋国的大夫,窦犨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国家争霸的时代。在这个环境下,他却保持着对礼治和教化的重视,并以辩才著称,为晋国及周边诸国树立了影响,被孔子誉为“晋国之贤大夫”。

然而与他政见相左的是赵鞅,他不仅铸刑鼎扩张田亩,还奖励军功并释放奴隶。这导致了与赵鞅之间的政治分歧。当赵简子说雀入海成蛤,而鸟入淮成蜃,不变而已,只有人不能改变的时候,窦犨反驳道:“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

这段对话显示出两人对于国家治理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巨大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赵鞅逼杀了窦犨。此外,由于孔子对他的评价,以及他坚持礼法、维护尊严等品质,一直被后人尊奉为圣人。

地方民众还将他与汾河水患有关联故事进行纪念,其中包括开凿横渠引水灌溉农田的事迹,现在横渠仍然被认为是由他开凿。他也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个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人物,有祠堂供奉,如今元代建筑保留至今。而宋神宗更追封他为英济侯,使得他的名声更加响亮。

综上所述,尽管历史长河中充满变迁,但像这样的人物如同星辰般永远闪耀着光芒,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我们前人的宝贵教训,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历史智慧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