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山西省临猗县出身的商业巨擘。战国时期,他是大型工商业者。在春秋时代,他曾是一名贫寒的鲁国书生。当时生活艰难,他听说范蠡弃官经商后迅速致富,便向他请教。范蠡告诉他:“要想快速富裕,首先要养五头母牛。”于是,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规模畜牧牛羊,并兼营盐业。十年之间,他积累了大量财富,与陶公齐名成为巨富。

据《史记集解》引《孔丛子》记载,猗顿原本籍贯是鲁国,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生活极为艰难。他听闻越王勾践谋臣范蠡辅助越灭吴、成霸业后,便弃官经商,将另一位谋臣的经营策略运用于家事,在19年间获利丰厚,最终成为大富翁,因而被称为陶朱公。

受到深刻影响的猗顿试图模仿他的成功之道。他按照陶朱公的指示迁往西河,在今天山西省临猗县境内畜牧牛羊。这片地区土壤肥沃、草原广阔,为畜牧提供了理想条件。在这里辛勤工作十年之后,他积累了大量财富,其繁衍出的牲畜数不胜数,即使在当时也达到了王侯之资。

为了表达对陶朱公的大恩大德,成就显赫的人物在今日临猗县建立了一座纪念他的庙宇。通过多方经营和创新方法,如改善运输方式并开凿运河等,以及在池盐生产与贸易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他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大企业家之一,同时也是山西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此外,由于其对珠宝鉴赏能力高超,有人甚至将他比作伯乐般能识别马匹天赋,而他的珍宝收藏也备受赞誉。

至今,对于如何实现从贫穷到富有的转变,以及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手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启示依然充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