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山西省临猗县出身的商业巨擘。战国时期,他是继陶公之后又一位致富秘籍传人。起初,猗顿生活在贫困中,一直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寒士。他听闻范蠡弃官经商后迅速致富,便向他请教。范蠡告诫他:“要想快速致富,就得养五头母牛。”于是,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规模养牛羊,并且兼营盐业,在十年时间内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巨富。
《史记集解》引《孔丛子》说:当年的猗顿原籍在鲁国,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生活艰难无望。但正是在这个绝望的时刻,他听说了越王勾践的大谋臣范蠡如何辅助越国灭吴、成霸业后,便弃官经商,将其智慧应用于家事,经过19年的积累,最终成为巨富,被尊称为陶朱公。
受到深深影响的猶頓,不禁羡慕地请求去拜访陶朱公。陶朱公见他如此同情心重,便将自己致富的心法授予了他:“要想速成大财,当先养五牸。”“牸”即母牛,这是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致富方法,对于当时没有资本和手段的小户农民来说尤为切实可行。
遵循着这些建议,猬頓搬到了现在山西省临猗縣境內的一個名為「對澤」的低洼地区,這裡土壤潮湿草原广阔,更适合畜牧业发展。在这里,他勤奮工作,把畜牧業逐步扩展開來,一年多一点点就能积累起大量資金,因此他的資產日益增加,以至於最終成為了與當時其他著名大財閥相匹敵的人物之一。
除了畜牧業之外,獄頓還注意到當地河東池塘中的鹽礦资源,並開始運用這些資源進行經營。在经营畜牧业同时,也开始开发河东池盐,从事生产和贸易,使自己的资产更加丰厚。此外,还试图改变运输方式,用船只代替驴车进行运输,但最终因黄河泥沙淤塞渠口未能实现。
通过这些努力和机遇,即使面对严酷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环境,由窮途末路变成了山西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家与政治人物之一。而他的故事也被後世视為智慧投资、坚持不懈以及善用自然资源以创造财富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