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判官等小吏。

他的词多感伤情调,有《小山词》。他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他的作品是北宋词界的一朵奇葩,他的词风浓挚深婉,与其父齐名,被后世誉为“二晏”。他对待生活和艺术都有一种超脱之态度,对于权贵并不屈尊,这种高洁的情操和坚持个性的品格,使得他的诗歌艺术成就了一个新的高度。

虽然他的身世与政治命运都不如苏轼那样光辉,但他以自己的方式,为北宋文学增添了一抹独特色彩。在文学史上,他被视为与欧阳修、苏轼并列的大师之一。他的诗歌语言优美,以清新自然著称,在当时就已经享有盛誉,而今则更显珍贵,是研究古代文学爱好者的宝库。

然而,他也面临着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挑战,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真实描绘。此外,由于个人遭遇不同于同一时期其他作家的经历,所以在思想内容上比其他一些大诗人更加丰富多彩。在一些作品中,也表现出了不合乎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这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历史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

尽管如此,他留给我们的不是关于权力斗争或者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一系列关于个人情感、哀愁离别以及对于生命意义探索的小令词章。这就是晏几道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一首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小令,它们以简洁精炼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最终成为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