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宁静的1796年歌廷根大学夜色中,一个19岁的数学天才少年独自一人面对着三道布置给他的数学题。前两道题目如往常一样,在两个小时内轻松解决,但第三道题却不同,它是用圆规和无刻度直尺构造出一个正17边形。少年初时以为这是导师为了考验他而特意设计的一次挑战,但随着时间流逝,他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一项更为复杂的问题。

困惑与挫败交织在少年的心头,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题,不论花费多长时间。他拿起工具,在纸上绘制,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加坚定不移。

终于,当曦光开始悄然洒落窗户时,少年深呼吸,用力按下圆规,将答案铭记于心。他带着疲惫,却满怀成就感向导师提交了作业。

当导师见到那份作业时,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那份精确无误、手工劳动之下的作品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青年有些害羞地解释说,这是自己花了一整晚完成的事实。但当导师请他现场重现这一过程,青年的手法迅速而准确,无懈可击。

在那个瞬间,导师震惊地发现这并非普通人能做到的,而是一项有两千多年历史未曾被人破解的数学难题——由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问题,即牛顿也未能解决。在那一刻,他们眼中的不是平凡学生,而是数学界的一个新星——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