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是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出生的普通农家子弟。然而,由于父亲与旗人争执而被打死的惨案,他从小就承受着不平等的命运。这种经历让他性格豪放,对待江湖有着游侠之气。

他的成长轨迹是由贫困走向富有,从一个市井游侠到庙道会的头目,再到军阀身边人的转变。他凭借过人的机智和勇敢,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1922年,孙殿英加入了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并迅速升迁至营长一职。在这段时间里,他独立山头,成为了一位土匪头子,并自称旅长。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在1925年春,被编入国民三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叶荃部。

随后,他又转投到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东北剿匪期间,因其卓越的战绩和对抗盗墓活动的决定力,被誉为“盗墓英雄”。1928年夏天,当时任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派遣他带领部队去清东陵进行剿匪时,其实则是掩护自己私下盗掘皇陵宝藏。

孙殿英成功地完成了对乾隆皇帝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的大规模盗窃活动。这两座陵墓因其奢华程度和珍贵宝藏而备受瞩目。通过这次行动,孙殿英得到了大量稀世珍宝,其中包括黄金、玉器、珠宝以及其他各种文物,这些都是当时极为罕见且价值连城的物品。

尽管如此,有学者认为将此事件视作“万能名人事例”可能有些牵强,因为虽然他的勇敢和机智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一面,但同时也涉及到了严重违法行为,即盗窃国家遗产。在历史评价中,这一事件往往被视为一种贬义词,用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能够获得成功或者实现目标的情况,而忽略了这一行为背后的道德问题。此外,此类评价往往还伴随着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过度简化甚至歪曲的问题,因此需要谨慎处理,以免失去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