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末年,伏寿出生于徐州琅邪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的贵族家庭,她是大司徒伏湛的八世孙。父亲伏完,是一位沉着有器度的人物,他袭爵不其侯,并娶了汉桓帝之女阳安公主刘华,为侍中。
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到长安,伏寿随行,此时她已入掖庭为贵人。195年,她被立为皇后,与14岁的汉献帝结婚。当时他们相差仅一年多。
随后,汉献帝被迫东归,在逃亡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196年,任命伏完为辅国将军,但他认为政权已经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便辞去职务,不久改任屯骑校尉。
献帝迁都许昌后,他身边的人全都是曹操的旧党羽和姻亲密戚,而那些不向曹操屈服的人往往遭遇惨死。一次朝会上,当曹操见到献帝时,被极度愤怒所激动,并求助于虎贲兵员执锐利武器左右相挷,以此来威胁曹操。此事件之后,曹操再也没有敢像以前那样与献帝朝见。
当董承的女儿成为贵人而被杀害后,伏皇后给父亲写信描述了她的恐惧并暗示要铲除曹操,但最终未能成功。她的一封信可能导致了自己的下场。在214年的某个时候,由于秘密泄露的事故,被逼着废去皇后的尊位,并被流放至涿郡,其子及宗族百余人也遭受灭门之祸。
史学家吕思勉对此案件持不同看法,他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更多不可告人的原因。在历史评价方面,有些史官如王嘉和范晔,都对她的聪慧仁明以及忠诚有所肯定。而蔡东藩则感叹她悲剧般的一生和家族成员们共同经历的苦难。
至今,对于这段历史仍然存在争议,其中一些细节存疑,如何及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这段故事都展现了一位女性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勇气,以及她对于政治局势的敏锐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