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僧格林沁传奇:在《蒙古世系》中记载,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代孙,他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六月五日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早年因家境贫寒,曾随父亲布和德力格尔为富人放牧。12岁时被送到昌图老城文昌宫读书。

道光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同年十二月,被赏戴三眼花翎。道光六年(1826年),赏用朱缰;道光九年(1829年),赏穿黄马褂,并命管上虞备用处事、火器营事。

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九月,为后扈大臣。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署镶红旗蒙古都统;二月,为充谙达管虎枪营事;七月,为总理行营;十二月,为阅兵大臣。

道光十六 年 (1836 年 )、17 年 (1837 年 )、20 一一年 (1841 年 )、24 一一四一四、一一四一五、一一四八0年代以及30 一1000年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军事活动记录。他曾多次受封爵位,如博多勒噶台亲王,并参与了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以及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最著名的是他在大沽口保卫战中的胜利。

咸丰十年的最后几任直隶总督与英法联军签订《天津条约》,但僧格林沁坚决主张采取强硬立场对抗侵略者。在咸丰十年的末期,他还领导清军反击捻军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最终还是因为病逝于1865年的五月,在曹州高楼寨遭到了捻军的围攻而牺牲。当他的灵柩返回北京进行葬礼时,全京师百姓纷纷上街祭奠,以示哀悼,而清政府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和谥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