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世时,南海观音菩萨便是释迦牟尼佛常随侍的菩萨之一。然而,在中国,我们通常称呼普陀山为“北海普陀”,其地理位置与天理对应于中国东海,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喊“北海普陀”呢?称不空广大智慧光明如来为“北海观音”又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在佛经中,佛陀所讲的“北圆的普陀山”,实际上指的是印度的北印度,位于北印度洋上。
据《华严经进法界品》记载:布施居士告擅财行:“擅夫君!在此北圆有山名布怛洛迦,那里有菩萨名不空广大智慧光明如来,你可去那问。”那位菩萨回答说:“海上有多圣贤,有宝树成就极浑净。华果林遍谦和,泉流沼泽具足。那里的勇猛丈妇,不空广大智慧光明如来,为利众生而住于此山。你应前往寻找好事,那时我会向你展示年夜圆之法。”
我当时是一位孺子,便渐渐地向着那座山走去,当我到达那里,我发现每个地方都供奉着这位年夜菩萨。那座山西侧有一处岩谷,当中有泉水环绕,树木芬芳,草木柔嫩,而左边则是天然形成的一片平坦区域。在金刚宝石之上,不空广大智慧光明如来的形象静坐,无数菩萨和声闻也坐在宝石之上,他们以尊敬的心态围绕着,而他宣扬了无尽慈悲法门,使得所有苦难被解脱。
布怛洛迦,这一名称来自梵文potalaka,以音译为补怛洛迦、普陀洛迦等,也可以理解为光亮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这座布怛洛迦,被定位于今天印度西下行省(今比哈尔邦)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一个地区,即秣剌耶河以东的巴波那桑河流域。这座峰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常游历的地方之一,并且曾经在这里传授过法门。
唐朝玄奘法师访问印度时,他曾见证并描述了这一地区。他记录道:
"秣剌耶河东,有一座叫做布达推沙的小花树顶高聪明美丽奇特而古老的大陆上的小花园,由南方升起阳光照耀它。"
这次旅行使玄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并将这些知识带回中国。他还提到了不空广大智慧光明如来的存在,以及如何通过他的力量帮助人们获得解脱。
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不空广大智慧光明如来的故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将其精神传递给无数人。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