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乃天下之主,但理论与实际往往相去甚远。一代圣明君主可稳固权威,一连串昏庸君主则权力危机四伏。唐朝便是如此。
自太宗李世民之后,其子高宗李治登基,为何能成功,而不是太子的李承乾或魏王李泰?玄宗之后的肃宗李亨在安史之乱中私自称帝,无异于篡位。代宗后的德宗也面临宦官干政的困境,从此宦官在帝位更迭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昭宗后来的哀帝李柷,不仅由奸臣蒋玄晖扶持,更是朱温的心腹,在其杀害昭宗后假传圣旨立为帝。哀帝知晓自己位置脆弱,没有敢独立年号,只沿袭前朝。这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
两位关键人物不得不提的是:肃宗和德宗。在肃宗之前,宦官虽有势力,但未能干预军政;但当肃宗信任并授予宦官重权,如鱼朝恩、辅国等,他们开始影响国家大事,是以后来的每位皇帝是否能够顺利继位都取决于这些宦官。此种情况直至哀帝被拥立前的末日,也标志着唐朝走向衰败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