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为了争夺皇位而残忍杀掉自己的亲兄弟的“后太子”,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数人都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极端行为的人。这是一种典型的流氓性格。那么,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都具有这种流氓性格呢?而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能成功地成为“后太子”,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几个熟悉的例子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扶苏是胡亥的大哥,在秦朝虽然还没有建立儒家“长兄为父”的传统,但长幼之序还是有其区别。胡亥起初对大哥是尊敬和恭敬的,但随着他受到奴才赵高的蛊惑,开始图谋皇位,这时候他的流氓本性就暴露无疑,并成为了与大哥斗争的一个优势。相比之下,大哥扶苏仁慈过度,优柔寡断,因此被小流氓轻易干掉。尽管扶苏是秦始皇合法继承人的正统太子,但是胡亥却是秦始皇精神上的合法继承者,从灵魂和精神底色上说,他们更加一致。
从才能和能力来看,胡亥并不如他的父亲那般强大,他只是实行了大量清洗,屠灭了十二个兄弟,也加剧了刑罚,并且挥舞着权力毫不手软。但即便如此,他也无法达到像秦始皇那样既残酷又雄霸天下的境界。他只不过胜于扶苏,因为他继承了秦始皇那种残暴嗜杀、流氓本色的精神遗产,而扶苏则因为过于仁慈,最终败给了小弟。
同样地,在隋朝末年的大臣杨勇和二弟杨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竞争。大哥杨勇直率、真诚,不善伪装,对喜怒哀乐表现得直接无畏。而二弟杨广则是一个五毒俱全的角色,他既擅长伪装,又敢于下黑手。在杀父弑兄等残忍行为面前,他完全没有犹豫或迟疑,这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情形中,比起李建成来说,李世民使用的手段更为精妙,即使在玄武门事变中干掉自己的亲兄弟,也被史学家们描绘成一种反击行动,使得看似纯粹的一场冲突变得复杂起来。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现代社会,只要你想称王称霸,你首先需要有一定的野心或者说,那种能够超越常规逻辑思考的问题解决能力。如果你想要掌控更多资源并控制你的环境,那么你必须学会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去影响周围世界。这可能意味着作出一些难以预料或让人震惊的事情。但同时,它也意味着你的生存方式会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情况。你必须学会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这一切所需的是智慧、力量以及创造性的策略。你不能简单地依赖法律和道德标准去指导你的行动,因为现实世界并不总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当涉及到权力的角逐时,你需要尽可能多地展现出你的潜力,以此作为你获得更多支持者的基础。
因此,当我们回顾历史上的那些曾经试图篡夺 throne 的人物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通常拥有某些共同特征:他们愿意冒险,他们不害怕打破规矩,他们渴望改变当前状况并取得个人利益。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些人物往往能将自己塑造成英雄形象,即使他们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手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记住这些故事,为何我们仍然关注它们,以及为何它们继续激发我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