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也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的本名是寿,他出生于元末的1310年11月4日,在金华浦江的一座古老村庄里,而他在1381年6月20日去世时,其逝世地点则是在远离家乡的茂州。

宋濂的父亲是一个小官员,但家境并非富裕,他自幼便多病,这让他的成长充满了挑战。不过,由于他聪敏好学,他很快就展现出了超群的才华,被誉为“神童”。他接受过许多著名学者的教育,并且与他们一起学习经典文学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宋濂辞去了朝廷的征召,选择了修道和写作。他深受儒家的思想影响,对历史和文学都有着深厚的研究。在明初时期,他被朱元璋礼聘担任太子的私人讲师,并且负责主修《元史》这部重要文献。此外,他还担任过翰林学士承旨和知制诰等高级职位,在这些角色中,他对朝廷礼仪制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虽然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迫辞职,但宋濂仍然继续他的写作事业。他推崇台阁文学,以其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的手法创作了一系列著名散文。这些作品最终汇聚成为《宋学士全集》,其中包含了七十五卷精彩文章。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的工作为后来的台阁体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使得他与刘基共同被视为“一代之宗”,在散文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