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以其开创宋朝历史的新篇章而著称。赵光义出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的第三个儿子,早年经历了与兄长赵匡胤共同参与陈桥驿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

在位期间,赵光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他加强中央集权,将元老宿将调离京师,便于控制,同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使不少有才华之人得以入仕。然而,他也面临着多次对辽国的北伐失利,以及内部农民起义等挑战。

尽管如此,在外交上,赵光义成功地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此外,他还亲征灭北汉,并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遭到失败。

至道三年(997年),在寇准的支持下,赵光义终于确定了继承人,即他的三子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恒。在去世前夕,由于病重和箭伤所扰,加之内忧外患,不久之后便去世了。皇太子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其父被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