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岁月,隆美尔一生留下了辉煌与遗憾的交织。作为德国军队中的一代传奇,他在北非沙漠中的英勇战斗和卓越指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隆美尔面临着无尽的挣扎与迷茫。

首先,他曾尝试改变德国败局的情景。在法国战场上以及北非,他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智谋,但随后与希特勒之间产生了隔阂。他对希特勒的大规模屠杀政策以及一些军事决策都感到不满。在1943年3月,隆美尔回到了德国总部,并担任了驻法国方面军司令。当时,德军刚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惨败,没有能够从库斯克会战中恢复过来。隆美尔认为,如果要转变局势,最好的办法就是盟军投降,然后集中力量打击苏联。不过,这一计划遭到了希特勒坚决否定。

在对于战争和平解决方案上的分析上,隆美尔已经背叛了希特勒。根据后来的历史资料,我们了解,即使有部分德军将士愿意打击苏联,《巴顿将军》也曾一度考虑过这一点。隆美尔那段未能实现的计划,以及其动机,都让人感慨万千,从纯粹的战略角度来看,它们都充满了不可预测性。

然而,当他被控参与刺杀希特勒时,最弱点的一个证据便是,在他即将去世前三个月,他独自会晤盟軍商讨了一项企图,那就是盟軍投降。这一控告还包括他与刺杀者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就在这段时间内,他担任西线戍守法国西部海岸的一个散团军群司令。他相信最好的防御方式是阻止盟軍登陆,因此实施了一系列海岸防御措施。而当时他的两个老朋友——亚历山大·冯·普伦豪森和卡尔·哈伊茨劳夫·冯·施蒂普纳赫——早已加入反对希特勒的人马行列,他们在旅途中也表达出了对希特勒政策的不满,以及对于德国命运的忧虑。

此时,不仅如此,而是在面对整个国家命运问题的时候,隆美尔已经成为“乐观主义者”,再也不信任希特勒能取得决定性的成功。他希望元帅保持全权批示权,让将领们找到一种场合排场,以便开展谈判停止那场战争。但是,希特勒并没有筹备让出任何权力。因此,当人们预想到保住一切,也一定会得到一切!那份关于局面的平静证明了他的那个预期!

然而,一些事情却无法避免,被卷入“刺杀希特LER事件”中,有充分证据证明他亲自介入其中,但也有充足证据显示他对于那些介入刺杀事务的人保持距离。此外,对于这个企图,只是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否决,而是一直坚持一个冷淡、观望其成败立场。而且,对于这些情况来说,与之相关的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尽管为心腹之一,但已经完全失去了容忍地位;虽然仍然被视为心腹,但是实际上已经无力影响任何事情;而最终还是选择走向死亡,这样的行为更像是背离自己的本性,更像是结束自己的一生的宣言!

同时,在家庭深深依恋的问题上,1944年10月14日,当秘密举行家人聚集会议之前几天晚上,就发生了一幕悲剧。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但愿以死相报,而且保证家人的保险,同时确保每个月给家人钱财保障。这是一个铁血将领,又是一个温柔丈夫、好父亲。在家族离开之后,他女儿想要抗争,可是在父母眼前,她还是选择安静地接受。这正如同在患病期间仍旧关心家人的安全一样,是一种极端牺牲精神。

当露西得知丈夫即将去世,她请求进行一次最后通话。她制止她女儿想要抗争,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她的女儿保护她。她穿上了非洲装束拿起手杖,然后进入汽车等待毒药发作身亡。那一刻,她的心里只有深深依恋于家族成员的情感,并且希望他们能够永远活下去。当露西逝世后,他们一起被埋葬在黑姆小镇赫林根教堂墓园。一名二战中的传奇人物,一位曾经伟大的指挥官,将自己的一生所积累的情感、忠诚、勇气及遗憾留给这个世界,无声地诉说着往昔故事,为那些记忆留下最后缕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