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简介赵构(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宋朝第三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胤,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在南征北战中,不顾众臣反对,但多次北伐均告失败。至道元一年(995年),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
病重去世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在东京宫中万岁殿去世,由皇太子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样葬于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