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的小像,文汇读书周报的资料图片展示了晚明小品的精髓,这种文学形式以反映市井生活为目的,其文字既精且雅,鼓励个性解放。就如同李渔的《闲情偶寄》,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洪应明的《菜根谭》以及张潮的《幽梦影》等佳作。然而,我认为张岱之于《陶庵梦忆》的创作最具趣味性。
张岱出身书香门第,他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徐文长的一位朋友,他们藏书丰富,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家境衰败。他的父亲年过半百未能考取功名,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6岁时对舅父“画里仙桃摘不下”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出张岱聪颖过人。他16岁便写出了骈文《祁梦疏》,展现出其大志。但即使如此,他也走不通科举道路。他后来沉迷于家中的30000余册藏书之中,致力于史学研究,并通过阅读激发了各种爱好,如游览、诗词、书画、篆刻等,每天都在文学艺术各领域中探索。
30岁之后,他开始交友广泛,无论是官吏、文士或工匠,都成为他的朋友。此过程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这也是他“博学”的基础。在经历动荡时期返回故乡绍兴后,他在简陋书室中度过数十年。当时家的境况已经从名门大族沦落为贫困平民。他有4个儿子7个女儿,以及孙辈5人,而他已失去妻子,只有两妾瘦弱得如猴子般,在薄田半亩破屋二三间艰难度日。在这些困难日子里,张岱仍然坚持著书,一生共著33种作品,其中包括史著、文集及医学等多方面内容,《石匮书》、《快园道古》、《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及 《古今义烈传》的流传至今尤为显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评点历史人物的情感抒发,都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不妨以《夜航船》(晚明清初的一本“百科全书”)与 《石匮书记载奇人逸事和尚道士及儒道法佛各种野史,让我们读来心旷神怡。而他坦率直言自己弱点无所顾忌,更是令人钦佩,如其晚年的自我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表达了对过去奢侈生活态度上的反思,同时又坦白自己的不足,又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正是一句妙语。
总而言之,张岱的小品语言清新而生动,有时还夹杂着诙谐幽默,不易逾越。比如,《西湖七月半》, 《湖心亭赏雪》, 《绍兴灯景》, 《秦淮河房》, 《虎丘中秋夜》,以及 柳敬亭说書 等佳篇,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