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的小像,文汇读书周报的资料图片展示了晚明小品的魅力,这种文学形式以反映市井生活著称,其文字精巧、清新,倡导个性解放。作品如李渔的《闲情偶寄》,冒襄的《影梅庵忆语》和沈复的《浮生六记》,以及洪应明的《菜根谭》和张潮的《幽梦影》等,都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他曾祖父与祖父都是徐文长之友,他们藏书丰富,但到了他的父亲一代,家境便衰落了。他的父亲年过半百未能考取功名,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6岁时就展现出的聪颖,他16岁写下的骈文《祁梦疏》显示出了他对事业抱有远大的志向。不过,他走科举路线并未成功。他后来沉浸于阅读家中30,000余册藏书,对史学产生了深厚兴趣,并通过读书激发了他多方面爱好的游览、诗词、绘画、篆刻、撰史、参禅等,每天都在文学艺术各领域中探索。

张岱30岁之后,又开始交友,与官吏、文士工匠伶人和尚道士妓女等各种人物结缘,从学习与交往中不断拓宽视野,这为他的“博学”奠定基础。在经历动荡后的明亡清兴时期,他回到故里绍兴,在简陋的小屋中度过几十年。当时,张家的地位已经从名门大族滑落到贫困平民。他家里有四个儿子七个女儿,还有孙辈五人,而他的妻子早已去世,只剩下两位瘦弱如猴子的妾室,他们靠着薄田破屋维持生计。

尽管如此,张岱仍然坚持“好著书”,创作33部著作,其中包括历史文献文学医学杂记等多种类型,如《石匮书》、《快园道古》、《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这本被誉为晚明至清初的一本“百科全书”)及其他众多作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评述历史人物评价感情均带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要了解张岱,我们不妨看看他笔下的两部杰作,《夜航船》(一个涵盖4000条目130个子目20大类的大型百科全集)及其收录奇闻异事记录,以及另一部纪录奇人的逸事宗教信仰纷争的人物故事即可。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知识世界无限热爱和其对于日常生活细节所做出的精妙描绘。此外,《石匮书记载》的奇闻趣事和有关僧侣道士儒佛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事迹,也充满了趣味性,让人难以忘怀。

虽然在一生的旅程中 张岱始终没有获得功名,但他的成果却是显赫无比——数不胜数且质量上乘的一系列作品,是明末至清初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位自学高手。在阅读这些作品,就仿佛亲眼见证了一切。而我最钦佩的是他坦率直接直言自己的不足,不顾羞耻,同时也表达出了对真挚情感的人才更看重这一点。这正是他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小品中的特色,如《西湖七月半》,描写夏日湖光山色;又如柳敬亭说书,有着诙谐幽默的情调,这些皆是不可多得之佳作。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