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明朝开国功臣之命运,历史的篇章中,他们大多数遭遇悲惨结局。这些功臣为了驱逐蒙元,尽心尽力,为建立大明江山付出毕生努力。在开国初期,朱元璋大加封赏,以期与他们共享荣华富贵。但随着功臣们的腐败和淮西勋侯之间的斗争,以及朱元璋为了太祖朱允炆顺利登基而保持富贵的功臣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将从史料中探寻那些躲过了朱元璋猜忌的人物,他们被分为四个类别:善终者、熬到朱元璋去世者、子孙未袭爵者。
1.善终者:
1.1 魏国公徐达
洪武十八年二月,魏国公徐达去世,被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并赐葬钟山之阴,每岁致祭于功臣庙。其子徐辉祖在靖难战争后忠于建文帝,一直战斗至南京城破。永乐五年,其子徐钦袭封魏国公,此后一脉承袭至明朝灭亡。
1.2 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十七年三月,曹国公李文忠去世,被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由皇帝亲自写祭文并高度评价其品行。当年的长子李景隆继任曹国公,在洪武末年得以皇太孙册立时被设立东宫官属,被授予太子太傅。在永乐末年,因政变受牵连被削爵圈禁,最终归于平民生活,其家族一直承袭至明朝灭亡。
1.3 西平侯沐英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西平侯沐英去世,被特旨追封黔宁王谥昭靖。当年的长子沐春继任西平侯,在洪武三十一年军中逝世,由弟沐晟续领此职。沐晟因收复安南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进封黔国公,其家族与老朱家同存亡。
1.4 江阴侯吴良
洪武十四年十一月,江阴侯吴良去世,被追封江国公谥襄烈。当年的长子吴高继任江阴侯,但在靖难战争期间因言官告发失宠,最终除爵废人。
1.5 安陆侯吴复
洪武十六年十月,在云南病逝,被追封黔 国 公 谥威毅,当年的长子吴杰继任安陆候,但在白沟河战败后被夺爵贬官,其后代直到弘治十八年才得以恢复千户之位。
2.熬到朱元璋去世:
2.1 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曾是凤阳人,与朱元璋有深厚关系。他镇守长兴十余载,使张士诚无法进一步扩展势力,因此受到重用。此外,他没有结党营私,也不参与政治斗争,这使他成为少数活过洪武朝的勋贵之一。在燕王起兵时,他率军北伐但最终战死殉节,其家族也随之绝嗣。
2.2 武定侯郭英
郭英是老乡且曾是贴身护卫,因“忠诚”和“谨慎”辅佐太孙,即便与燕王交恶亦未尝杀害,只是在罢免回家前夕就去世。此后的族谱空缺二十余载,不再传递此等高爵位置。
3 子孙未袭:
3.1 信 国 公 汤 和
信 国 公 汤 和 在 凤 阳 老 家 去 世 被 追 封 东 蜀 王 谥 蜀 武 赑 葬 凤 阳 曹 山 之 原 塑 像 于 功 臣 庙 每 岁 致 祀 其 长 子 汤 鼎 死 前 孙 子 汤 晟 年 幼 未 袭 爵 等 到 靖 难 战爭 后 , 燕 王 对 浩 武 功 臣 后 裔 实 行 一番 大 梳 理 , 汤 家 的 信 国 公 爵 位 就 此 失 轶
3.2 德庆侯廖永忠
德庆府主廖永忠虽有诸多非议,但他的死因始终是个迷雾,有说法称他遭到了处决,有说法则指他因为淹死小明王而遭报应。这两种说法都存在疑点,如果真是赦免,则德庆府不会流传;若真如某些记载所述,是因为淹死小明王,那么这件事发生在多少年前何来报应?洪武十三年的儿子廖权接替父亲职位,而廖镛却仅仅获得散骑舍人的身份,没有得到德庆府。这段时间里许多旧日名将或许已然消失,但是他们留下的故事依然让我们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敬意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