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来苏:从筱坪村到振武士官学校的议论文万能名人事例
在新化县大同区筱坪村(现为新邵县坪上镇仓场村)1880年出生,10岁才启蒙读私塾。21岁时,他就读于长沙求实书院(原长沙时务学堂),吸收西方文化和新思想。在该校与同乡陈天华同学。陈天华先期去日本后,来信邀周来苏等去日本留学。1903年正月,周来苏和同乡谢国藻、苏鹏等5人乘船从家乡出发,经汉口、上海,到达日本东京,并考入振武士官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加入了黄兴、陈天华等建立的“军国民教育会”。军国民教育会主张以暗杀震慑清廷,唤醒民众。
周来苏积极响应,与杨笃生、苏鹏、何海樵、汤重希、胡晴厓等六人组成党第一个暗杀团,史称“横滨暗杀团”,研制炸弹,练习枪法。1904年夏,他与杨笃生、苏鹏从东京携回国,在天津邀约张继、何海樵,再赴北京目标是暗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但这次行动未成功。他随后回到天津,与谋划长沙起义的事泄后避走沪上的黄兴等会晤。
然而不久,就意外发生了一件大事。1904年11月19日,由于志士万福华刺杀前安徽巡抚王之春失败被捕,这引起英租界内四处侦查。当时在启明译书局的黄兴、苏鹏、张继、高旭、高升亨以及赵世暄都被捕,加上原已被拘的万福华及章士钊,他们一共13人陷狱。这桩案子成为当时英租界内的一桩大案。
在狱外的同志们奔走呼吁,而海内外同志捐款数千元,为他们辩护。但最终,因为没有与万福华刺杀案有关的直接证据,最终判决结果是:万福华判监禁十年;而周来苏因身怀械器,被捕时身穿洋服,以租界“妨害治安”罪判监禁一年零三个月,其余的人无罪释放。
出狱后的他前往东京医治脚病,是那一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此后,他继续活动,同时学习西医并担任德语教官。一年后,因清朝官吏有所察觉,被派暗探追踪欲逮捕他,不得不离开广州至香港再转往日本。他又考入早稻田大学研究法律,并参与运送武器给革命党,但由于叛徒告密失去了这些武器,一次重要任务失败了。
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中,他参加战斗,但由于寡不敌众,最终撤退到了香港。他还参与了武昌起义后的保卫战。在孙中山和黄兴介绍下,他回到湖南担任省长谭延闿秘书兼督军署参事,也曾担任水利机构总理直至1923年辞职隐居,从此以后一直隐居生活直到1945年的去世。
如此这般,从筱坪村到振武士官学校,再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成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这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