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究竟有多少部?明朝功臣中,有谁能幸免于朱元璋的猜忌?
本人善终,但子孙未袭封
1.1、信国公汤和
汤和在凤阳老家安享晚年,享年70岁。他之所以能够避开多次政治风波,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旧识,他们之间关系深厚。此外,汤和早已卸下兵权,对皇权无威胁。他的女婿鲁王朱檀早逝,也减少了对皇权的潜在威胁。汤和去世后,被追封为东瓯王,并塑像于功臣庙岁时致祭。但他的长子汤鼎早逝,他孙子汤晟年幼尚未袭爵,而靖难战争后,朱棣对洪武功臣后裔进行了一番大梳理,使得汤家的信国公爵位失传。
本人熬到朱元璋去世
2.1、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因其忠诚与谨慎,被选为辅佐太孙朱允炆的重臣。在靖难战争中,与朱棣多次交战,因而结仇。然而,由于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并且没有拉帮结派,更没有私通皇室,他得以幸存直至洪武末年。在真定之战中,他战死殉国,其子也在南京陷落后惨遭杀害,最终导致长兴侯爵位被削除。
本人善终,子孙袭封
3.1、曹国公徐达
徐达生前曾担任太傅,在北元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虽死于1385年,但其儿子徐辉祖及之后代一直保持着曹国公一爵,为大明共始共终直到明朝灭亡。
4、本人善终,子孙未袭封
4.1、德庆侯廖永忠
廖永忠虽然有一段复杂的人生经历,但最终并非遭到了朱元璋的赐死或灭口。而他的儿子廖镛尽管名义上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却仅仅被授予一个散骑舍人的职务,没有真正地成为德庆侯,这也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中的种种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