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兰溪的一个家庭里,1918年诞生了一位名叫郑苹如的人物。她的父亲郑钺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与孙中山先生有所交往,并加入了同盟会。母亲木村花子,是一位日本名门闺秀,她对中国颇为同情,与丈夫结婚后随他回到中国,更改名字为郑华君。她们共育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从小聪明过人、善解人意,又跟着母亲学习了一口流利的日语。
在抗战期间,郑苹如秘密加入中统,她利用自己的条件和卓越的日语能力混迹于日伪人员当中,为抗日工作做出了贡献。在1937年7月,《良友》画报将她作为封面女郎,这使得她成为上海滩上的知名人物。当时全中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画报之一,就以她为封面女郎,这也是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只称“郑女士”三个字,而未写全名。
通过其母亲的关系, 郑苹如周旋于日寇高级官佐之间,她曾和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派到上海的和谈代表早水亲重攀上关系,还与华中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建立了联系。在一次计划中,她被命令绑架近卫文隆,但由于上级命令终止了这一行动。
在暗杀汉奸丁默邨时, 郑苹如奉命诱杀丁默邨。她设计了“不期而遇”的场景,在电车上巧遇丁默邨,然后成功诱杀他。这次行动虽然失败,但她并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刺杀了丁默邨。
然而,在第三次刺杀尝试时,被捕并ultimate执行枪决。她的死讯震惊社会,一代红颜就这样因忠烈而殒命,年仅22岁。后来,她的一家人的忠烈也传扬开来,其中父亲因不愿出任伪职保释daughter而去世,而哥哥则在空战中壮烈牺牲。这段家族史充满了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对整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