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东北秘书长的历史足迹》

陈彦之,辽宁法库人,曾是中国民主联盟(民盟)的重要成员。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救亡活动,并在战后成为沈阳市教育局局长,对沈阳文化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年学习时期,陈彦之就已经展现出了他对社会和国家命运的关心。在东北大学求学期间,他与张庆泰等人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这一行为预示着他的政治立场和行动方向。毕业后,他先后任教于北京念一中学,并在此期间加入了反帝大同盟的小组。

抗战爆发后,陈彦之随校迁往重庆,在那里他继续参与了救亡工作,并担任《》半月刊编辑部主任。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他依然坚持出版这一反抗政府政策的刊物,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回国后的陈彦之担任过多个职务,从沈阳市教育局局长到民盟东北总支部副秘书长,再到沈阳市副市长、民盟辽宁省委副主委,他一直致力于推动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及改善教师生活待遇。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关注教学质量,还注重人才培养,为文化教育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然而,在1957年的整风运动中,陈彦之提出批评意见,最终被错误地定为“右派”,并遭受了一系列不公正的批判斗争。在文革中,他再次受到迫害,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切都得到彻底平反。

平反后的 陈彦 之继续在政协和民盟中担任重要职务,如政协辽宁省委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在这些岗位上,他推动了四个现代化建设,加强了组织建设,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