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早年的经历和身份的说法有三种:一是周厉王之子,同母弟;一是周厉王之子,异母弟;一是周宣王之子。在这些说法中,以为他是周厉王之子,同母弟的说法最为可信。关于郑桓公的早年事迹,在史书中并未有详细记载。直到1980年11月,在陕西省长安县出土了一件铜鼎,上面刻有铭文。这份铭文记录了郑桓公青年时期的事迹,他曾率领军队抵抗北方部族猃狁,并取得胜利,这大约发生在周宣王十六年至二十二年之间。
受封建立国度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周宣王将郑地赐给了他的兄弟郑桓公,从而使得他建立了郑国。当时,郑桓公最初居住于棫林(又称咸林),后来迁移到拾地。
治理国家、深受民心所向 郑桓公在治理郑国期间表现出了不错的政绩,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担任司徒 周宣王四十六年(前782年),当周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也就是郑桓公的侄子的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在他的统治期间八年里,将叔父 Zheng Huan Gong 任命为司徒,即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的大臣。作为司徒,Zheng Huan Gong 对群众进行安抚,对民心赢得赞誉,还被认为《诗经》中的《缁衣》歌颂的是他。
迁徙移民 当时,由于褒姒与太监虢石父宠幸,每天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加重对百姓剥削,使得人们怨恨。而诸侯们也有叛离的心思。看到这种情况,Zheng Huan Gong 预见到国家将会再次陷入困境,所以提前开始筹划退路。他询问掌管典籍的人太史伯:“既然我身处这样危险的情况,我该去哪里寻求庇护?”太史伯回答:“只有洛河以东、黄河与济水以南的地方可以安置。” Zhengan 公于是问:“为什么?” 太史伯解释道:“因为那里邻近东虢国和郐国,它们都是贪婪好利的人,不亲近百姓。如果你请求住在那里,那些君主会轻易分给你土地。你如果真的去了,那里的百姓都会成为你的臣民。” Zhengan 公同意了这个建议,并开始秘密筹备搬迁计划。
迁都成功 周幽九年的某一年,大约是在770BC左右,当时Zhangan Gong 请求到了从雒邑以东迁移他的居民得到批准。他派自己的长子掘突带着丰厚礼物去向虢郐两个君主借地,因为他们害怕受到尊敬并希望获得更多礼品,他们便各自提供五座城池。这让Zhangan Gong 有了建立新国家的地基。不久之后,他命令原来的居民前往新的居住地。当根据太史伯建议,把家人和重要财产放在京城(今河南省荥阳市)的时候,被称作“虢郐寄孥”或“Huanggong 寄孥”。
死亡 在771BC的时候,当申侯联合其他国家攻击镐京并杀死了周幽 王之后,只过几天,就被犬戎攻破镐京,在骊山下杀死,同时也导致了Zhangan Gong 的死亡。在他的逝世后,人民拥立他的儿子掘突成为了新的领袖,是为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