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来苏的工作经历始于1880年,他出生在新化县大同区筱坪村(现为新邵县坪上镇仓场村)。十岁时,周来苏才开始了他的私塾教育,直到21岁时,他才有机会进入长沙求实书院(原长沙时务学堂)学习。这个学校不仅传授了传统文化,还融入了西方的思想和知识。在那里,他结识了同乡陈天华,并受到了后者的影响。陈天华先前已经去了日本,并通过信件邀请周来苏等人前往留学。

1903年正月,周来苏与五位同学乘船离开家乡,经过汉口和上海,最终抵达东京。他考入振武士官学校,在那里他加入了由黄兴、陈天华领导的“军国民教育会”。该组织推崇暗杀作为一种震慑清政府的手段,以唤醒民众。周来苏积极响应,与杨笃生、苏鹏、何海樵、汤重希、胡晴厓等六人组成了党内第一个暗杀团,也被称为“横滨暗杀团”。

他们研制炸弹并练习射击。1904年的夏季,他们计划在北京刺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但最终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未能成功。这次行动虽然失败,但它激发了一系列类似的活动,并鼓舞了革命者们的心情。

随后的几年里,周来苏参与了一些其他的策划活动,其中包括一次意外事件,那是由于志士万福华试图刺杀安徽巡抚王之春而导致的一连串事件。在这过程中,一些革命者遭到了捕捉,而另外一些则继续进行着秘密活动。

1911年的春天,黄兴在香港筹备起义,并派遣周来苏运送武器从日本到香港。但就在运输过程中,这批武器几乎全数丢入海中,只剩下一个手提箱逃脱。这次失误让黄兴非常失望,对于这一点也深感懊悔。

然而,就在此刻,一场名为广州起义或称黄花岗起义的战斗正在四处燃烧。1911年4月27日,它打响。在那一战役中,尽管力量悬殊,但同志们仍旧勇敢作战,最终逃离现场。而1911年10月10日,又有一次武昌起义爆发,这直接引发了辛亥革命的一个新的阶段。

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孙中山和黄兴推荐,使得周来 苏回到了湖南省担任省长谭延闿及林支宇的秘书兼督军署参事。一度因政治原因辞职之后,他退居老家,从此隐居生活直至1945年2月去世,当时他已是64岁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