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年轻时曾是魏国公毋忌的常客,在秦灭魏后,他逃亡到黄县任外黄县令,与刘邦相处了数月。随后他与朋友陈余一起投奔起义军,被任命为左右校尉。在陈胜、吴广领导下的起义中,张耳和陈余积极参与,并在武臣称王后,也劝说武臣在赵地称王。然而,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鲁骚最终被部将李良杀死,张耳幸运地逃脱了这场劫难。
事后,张耳招集剩余的士兵约有几万人,与幕僚商议,将原赵国的后裔赵歇立为新任的赵王,并迁都信都。在秦二世三年十月,由于项羽率领援助的义军北渡漳河解除了钜鹿之围,钜鹿城也得以保住。同年十二月,张耳责备陈余不愿救援并怀疑其暗杀自己的将领,这使得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刘邦灭掉秦朝。此时项羽军队破坏幽谷关,一路推进至新丰和鸿门。刘邦前往鸿门与项羽会面,但险些遭遇危险。在此期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同时封刘邦为汉王,并分给各路诸侯共18个国家,因为张耳也是入关的一员,而且因其抗击秦朝所展现出的才能以及扶持赵国抵抗秦朝的事迹,所以也被授予土地,让他成为常山王,这标志着常山国成立。
然而,在汉高帝三年(前204年),常山被攻破,张耳败退并投靠汉王刘邦。他受到了很好的待遇,并在汉高帝四年的时候,以韩信之请,被封为镇守赵国的官职。这是由于他的勇猛无比,以及那场著名背水一战,他带领数千人过河列营,对抗敌人的勇气,使得整个军队都坚定不移地作出了殊死战斗,而最终大败敌方。
因此,从青年时代跟随公毋忌到成为常山君主,再次加入刘邦麾下,最终以功劳受封,可以看出张耳这一生充满了挑战与转变,却始终保持着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