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磊(1890—1939),1907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1年进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武昌起义。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投湘军赵恒惕师任连附、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军第八军第四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第三十六军第一师师长,第三十六軍副軍長、軍長。在蒋桂战争中辞职去香港。

1929年后回广西投新桂系反蒋,任“护党救”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第七軍副軍長兼第二十一師師長、軍長。1931年和1932年的两次率部进攻右江根据地,在百色、龙州和东兰等地围攻红七軍和红八軍。他还在桂北堵截了红队的撤退路线。

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第二十一集团总司令,并兼任安徽省主席。他参与了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并建立了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当时他是鄂豫皖边区游击总司令。

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逝世于安徽,被追晋为二级上将。他的一生充满了战斗与牺牲,他不仅勇敢无畏,而且坚韧不拔。在他的领导下,他的士兵们对他忠心耿耿,他们愿意跟随他走向任何地方,无论是危险还是艰难。

廖磊的人生轨迹充满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士兵成为了高级将领。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勤奋刻苦,以及他对待士兵如同家人一样的态度。他所领导的部队常常能够完成任务,即使是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也不退缩,这让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与信赖。

然而,在历史的大潮中,不幸也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当廖磊在抗战末期带领自己的部队作战时,他并未料到自己即将离世。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他离开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