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操中的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官职,但晚年家境中落。他以诗词著称,有《小山词》流传至今。

生平简介

晏几道自幼学习六艺和百家之学,对乐府有深厚的兴趣,他的文才受到父亲及同僚们的赞赏。然而,他不拘泥于世俗观念,不追求权势和金钱,因此仕途并不顺利,只曾担任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低级职位。

他的个性被黄庭坚形容为“痴”,因为他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在《小山词序》中黄庭坚写道:“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这段话揭示了他孤傲自持的个性。

文学成就

晏几道擅长藏书,并且能诗,但以词著名。他与苏轼交往时,即使苏轼当时备受帝后宠爱,也未能见到他。这显示了他的高傲态度。此外,他还喜欢戏作诗,如“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展现了他的幽默感和对世事的看法。

存留下来的作品虽然数量有限,却都蕴含深意,如“春风自是人间客,张主繁华得几时?”(《与郑介夫》),“穷通不属儿曹意,自有真人爱子虚。”(《题司马长卿画像》)这些作品都是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小令。

晏几道最著名的是《小山词》,其中包含260首,其中3首为长调,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在北宋中期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将雅俗结合,用清新顿挫的手法表达情感,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在大众中获得广泛认可并取得重要地位。

评估与影响

对于他的文学贡献,有评论认为他比起父辈欧阳修、元好问更有造诣,以言情方面尤显卓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

尽管如此,在某些作品中,也表现出对社会不满和傲视权贵的情绪,这反映了他的人格特质。许多篇章描绘歌妓舞女的命运,或是个人回忆,从而抒发对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世界的哀愁。而通过这样的表达,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世界,将艳丽而非俗气的小令提升到了极致,使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典范之一。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以及其他多首佳作,都被后世誉为千古美句,被广泛传诵并影响着后来的文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