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平与作品,就像一首交响曲,既有高潮又有低谷。

晏几道(约1040-1112),字叔原,号小山,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他出生于江西省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是晏殊的第七子。晏几道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文才,他对六艺和百家都有所研究,更擅长于乐府诗歌。

他不受世俗束缚,生性高傲,不追求权势或利用家族关系来谋取功名,因此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只担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务。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曾评价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乃共以为然。”这段话透露出人们对于他孤傲个性的赞赏和理解。

尽管如此,晏几道仍然是一位藏书之士,也擅长诗歌尤以词著称。他对音乐的热爱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美。在《全宋词》中收集了他260首的作品,其中包括3首长调,其余都是小令。这类小令因其清新顿挫的艺术风格而闻名遐迩,将传统雅致与流行趣味巧妙融合,为北宋中期的小令风格奠定了基础。

他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小山词》,其中包含了多种情感表达,从哀愁到喜悦,从个人往事到社会关怀,这些都通过婉转的情景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渲染得到了体现。此外,他还有一些同情歌妓舞女命运以及赞美她们心灵美好的篇章,这些内容反映出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生命悲欢离合深刻理解。

总结来说,晏几道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更是一位生活态度上的独特存在,他的话题从日常琐事到深邃哲思,无不透露着一种超脱世俗、独立思考的心态。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将他视为“二晏”之一,与其父齐名,并且被认为在言情上超过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