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深受当时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青睐的智者,常被称为“智囊”。晁错对匈奴不断侵扰、土地兼并等问题极为关注,不断上书主张积极备战和发展农业。他还对比了汉兵与匈奴兵制,并提出了迁移百姓充实边境的策略,受到汉文帝的赞赏,被提升为中大夫。
随后,他向文帝提出削夺诸侯王、修改法令等重要建议,这些都是当时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景帝即位后,晁错升任内史,再次担任御史大夫,他继续推动削藩政策,以巩固中央集权。他的《削藩策》中提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最终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但就在此时,一场由吴、楚等七国发起的大规模叛乱爆发,他们借口是要诛杀晁错来清君侧。
外戚窦婴趁机进言,说是为了平息叛乱,就在没有经过正式审判的情况下,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同时也杀害了他的父母、妻子以及同族无论老少。而这场吴楚七国之乱并未因此而结束,最终还是需要名将周亚夫出征才能迅速平定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