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晚期的军事改革导致了军队的实战能力大幅下降。元朝初期,蒙古骑兵以其机动性和战斗力闻名遐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和规范军队结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实施了“户籍制度”,要求每个家庭都必须为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人员服役,这些人员包括士兵、工匠等。但是,这种制度并未能提高士兵的战斗效率反而造成了士气低落。同时,由于长期战争耗尽资源,加之对内对外多方作战,元朝国库空虚,从而影响到军饷支付,使得原本就不稳定的边防更添脆弱。

元朝中央集权体制在晚年逐渐走向崩溃。这主要表现在地方势力的独立增强以及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度减弱。在忽必烈统治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设立中书省等,以此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在他的后继者手中,这些改革往往被扭曲或放弃,最终导致了地方官吏越来越依赖自身力量维护秩序,而非听从中央指令。此外,由于连续不断的内部斗争和腐败问题,也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一致性和执行力。

元末时期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特别是1346年至1360年的“黑死病”爆发,它不仅夺去了大量人口,而且也打乱了整个社会结构,因为它影响到了农民劳动力的可用性,从而引起粮食供应紧张,并可能促使一些地区出现饥荒。此外,那段时间内还经历过多次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农业生产,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伏笔。

外患也是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当红衣部将领朱棣领导明军攻占南京并最终建立明王朝时,其策略上采用的是一个既要打击敌人又要保护自己国土的手法。而这对于已经疲惫不堪的元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不仅如此,此时正值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大航海家如哥伦布开始探索新世界,他们所带来的贸易模式与传统丝绸之路相比更加灵活且成本低廉,对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经济构成了新的挑战。

文化上的变化也不可忽视。当蒙古人的征服结束后,一代代汉族官僚掌握政权,他们在文化政策上表现出更多尊重传统儒家文化的一面,比如恢复科举考试系统、提倡儒学教育等。这一切都意味着虽然官方宣称继续实行“草原民族”的特点,但是实际上却逐渐融入汉族文化,使得当时的人们日益接近一种典型的地主阶级生活方式。这对于那些仍然保持草原习俗或试图保持独立自主性的少数民族来说是一种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