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5至1918年间,三次离开家乡漫游名山大川,过着漂泊诗人的生活。1918年重阳节因惦念父亲回到家乡。曾组织同学会,创办图书馆,并在高安县女子学校任教。1921年创作第一篇白话小说《乞食》。 1922年春节后离家去上海,为隐其行踪,改名白采(后又称白吐风),考入美术专门学校。1923年底毕业,在上海当过教员、编辑。1924年写成著名长诗《羸疾者的爱》。
1925年秋执教于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在此期间,他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危机与挑战,以及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开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其他进步人士共同努力,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1926年初应聘到厦门集美学校农林部任教,暑假动身到沪杭一带漫游,但这次旅途并没有给他带来休息,而是让他更加沉思命运。在这段时间里,他思考如何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幸的是,这次旅行刚开始,就在吴淞口病逝于船上。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教育者虽然早逝,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却如同永恒的火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作书目:
《白采的小说》(小说集),中华出版社,出版时间未知
《白采的诗》(长诗《羸疾者的爱》),中华出版社,出版时间未知
《绝俗我辈楼话》(随笔集),开明出版社,出版时间未知
《绝俗楼诗》(上下册),南昌独学斋出版社(1935)
《绝俗楼选集》,1982(正在出版)
童汉章的人生是一幅充满变迁与牺牲的大型画卷,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铭记着那段艰难卓绝的一代人的历史。他虽不能亲历国破山河在,但他的心灵深处有着对国家命运的一份无尽关怀,这份关怀最终化作了他坚定的志向——保家卫国,一种超越生命长度的情感投入。这便是童汉章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应该铭记和传承下去的一部分历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