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是一个深受人们赞赏的本土主义国家,也是北约创始国以及欧盟成员国之一。丹麦在社会福利方面做得非常完美,经济稳健,贫富差距小,人民生活品质高。就在这样一个国家里诞生了许多历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上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吧!

索伦·克尔凯郭夫(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丹麦最伟大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他著有《或者此或者彼》(1843年)、《害怕与发抖》(1843年)、《畏惧的观点》(1844年)、《非迷信的最初附行》(1846年)、《致去世的痼疾》(1849年)。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1875年)是丹麦著名的小说家。安徒生是一个极富创新精神的小说家,他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丹麦上层阶级的一些常用口语和平民间故事的情节布局。他的小说很早就被引入中国,《新青年》杂志1919年的1月号刊载了周瘦鹂所译的《卖水柴的小女孩》的翻译。国民文教出版社于1955、1958、1978三次出版了叶君健学生译注的《安徒生童话全集》。

伊莎贝拉·邦森(Isak Dinesen)是丹麦闻名女作家,本名卡琳·布利肯(Karin Blixen),1885年4月17日出生于西兰岛伦斯特德的一个贵族家庭。她1934年的短篇小说集《七个奇妙故事》(Seven Gothic Tales)虽然在丹麦没有受到太多欢迎,但却在海外成为了一部流行书籍。她后来的第二部作品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则取得了巨大成功。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物理学家,本子核物理学开创人。他1885年的10月7日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在1900年代末期,当他20岁时,他写下的关于原子模型张力计算论文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后,在1911至1920年代期间,他对金属中电子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且一直担任卢瑟福实验室助手。在1913至1940年代期间,他提出了“玻尔模型”,并且因为这一理论而获得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此外,他还提出了“对于应本理”这一概念,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一直怀有深厚的情感。在1937年的炎热夏天,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前往中国,在前中心研讨院、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进行讲座,并阐述他的原子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