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五宗世家》中记载,刘德的儿子共王不害继位。四年后不害去世,子刚王基接任。西汉时期河间王有三次册封,分别是:

第一次册封,河间文王刘辟疆在前178年至前165年执掌政权。

紧接着,是河间哀王刘福的短暂统治,他在位时间仅为前165年至前164年。

第二次册封中,有两位河间国君:献王刘德,在位期间从前155年到前129年;以及他的儿子,不久后的共王刘不害和刚王刘基,他们相继于公元前129-125和公元前125-113年的时间里领导了国家。

此后,又轮到顷王刘缓(113-97)和孝王 刘庆(97-54)继续他们家族的历史脚印。而最后一个河间国君,也是这个时代的最后一位国主,即孝安皇帝或称惠安皇帝、景侯之孙、简公之孙、惠文君之弟的大司空成都侯尚人,并被尊为“孝安”,他是在汉朝末年的几个月内即位并且结束了自己作为河间国主的一生。在他之后,则是被称作惠安的新一代领袖,这段历史则属于第三次册封时期。

第三次册封更替了几代人,其中包括惠安皇帝,即宣帝祖父长沙靖节侯成都侯尚人的父亲大司空成都侯尚人,以及九年的静悔太上皇。他也是第一个以“景”字命名的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段历史与之前所述形成了一种循环,从而使得这一系列事件更加完整地展现出了那段古老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