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公主的腰围:历史上的审美与束缚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了追求一种理想中的容颜,不惜付出代价。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了审美和束缚的小世界,那里的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标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外表,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日本艺伎文明中对牙齿的考究。在那个时代,艺伎们认为黑色牙齿是最为完美的,所以她们使用铁火夹杂醋去涂乌牙,以此达到“好”相。但这也导致了牙齿遭到了侵蚀。同样,在东非北非的一些部落中,男子被要求以胖肥为好,因此家中的剩饭剩菜都给予男子,这样的做法即使在部落内部还存在着业余删胖教校,但这样的习俗也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再看看古时欧洲宫庭,那里的皇室贵族认为惨白到出有死气的肤色是最高贵的肤色,因此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去让自己的肤色变成那样。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后,她开始用铅粉来增添自己的肤色,而伦敦乡中的男子也跟随女王行动,用铅粉染脸。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什么益处,只能导致铅中毒,早年的伊丽莎白一世就因为这种原因出现了黄色的皮肤,最终不得不接受治疗。而伦敦过半男子都患上了同样的病症。

除了过度追求惨白之外,欧洲人还有一项共同审好的习俗——太过逃供细腰。这一风气从法国宫庭开始,在1580年左右传遍整个欧洲,并深入民间。宫廷军服常常配备特量束腰骨衣,如现存于伦敦专物馆中的郝桑束腰衣,它采用20条鲸鱼骨和140条布带,让穿戴者显得体型极其苗条。不过,这种方式并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它还被推广到了平易近间,每当女性脱下那件衣服,都会展现出极为细微的腰部。

在讲德层次上,即便是天子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老婆伊丽莎黑女公爵,也拥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位——茜茜公主。在奥匈帝国、匈牙利等国吟游诗人的心目中,她是一个超凡脱俗、光华照人的存在,而民间书籍更将她描述为“好的偶迹”,她的身体也是其中之一大奇观。

根据奥匈帝国宫廷记录,茜茜公主身高5英尺8英寸(172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这在黑种人群内算是偏上端。她保持苗条身体的手段包括松绑圆圈,每天花费1个小时摆布时间调整服饰,有侍女协助。此时期她的腰围曾经缩小到16英寸(41厘米)。即使怀孕,她仍然坚持这个习惯,一直到19.5英寸(49.53厘米)才放松一些,使得丈夫乌森王子赞扬她是一位“仁慈修长”的女子。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美形态追求背后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追求可能带来的代价。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对于美这一概念永远都是多面而复杂的一个话题,它既能激发创造力,也可能成为我们精神与肉体双方面受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