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烧圆明园的凶手结局又是怎样?回顾历史,圆明园被火烧成废墟,这一悲剧背后隐藏着谁的罪责?首先,让我们走进这座曾经繁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圆明园、万秋园以及少秋园,它们汇集了江北名園景色,融合了东方园林艺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花园”,是清朝帝王避暑的地方,也是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因而得名“夏宫”。
1860年7月,英法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军。10月6日,联军攻入圆明园,次日上午,在这里召开会议讨论掠夺事宜。那位额我金,他是联军总指挥,是不是也成了水烧圆明园的凶手之一?
在他的指挥下,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大肆抢劫和搜索,把所有宝贵的文化遗产洗劫一空。而额我金竟然命令:“烧掉这个失落的大好河山!”三四千人的力量,一起点燃了火焰。两天两夜的野火,将圜穹顶下的300多宫女、宦官及工匠困死无援,最终全部化作灰烬。
除了圜穹外,还有静宜、静漪等几个小院也被彻底毁灭。当时的人们对此事件充满愤慨,而那位額我金却没有丝毫悔恨,只是在别处宣扬这一“战绩”。然而,这个凶手最终如何遭遇惩罚呢?
他并未因此受到重大的法律制裁,而是在废弃后的不久,与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北京公约》,然后南下香港盘踞九龙。他本人也在1861年返回英国,并受到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访问和赞赏,但随后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在短短一年之后,那个額我金便突然去世,无疾而终,只活到52岁。
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去世的呢?据说,当时他居住的地方突然遭受雷击而淹没,他急中生智,却已来不及逃脱,最终身亡。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那句中国古话“功亏一篑”恰恰适用于他的命运。
综上所述,我们探索到了水烧圆明園這段歷史悲劇背後的人物角色,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教训。但对于那个真正主导这一灾难的人——额我金——是否有更多深层次的情感反思或道歉,我们只能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答案。